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很多种,工作记忆就是其中的一种。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保存和处理许多新的信息,大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临时记忆系统,这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学习和记忆更新、进而推理和理解知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常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最早对工作记忆容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学家是米勒,他在1956年提出了“特别的数字七”的观点。米勒认为,年轻人同时处理信息的容量大概是七个“块”,每个“块”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词语或其他形式。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首先是“块”的类型。如果是数字,数值通常为七;如果是字母,大约为六;若是词语,大约为五。还有一因素,就是“块”的特征:长的词汇其记忆容量要比短词汇的容量小;同时还取决于这些内容的语义学状态,即记忆者是否了解这一内容的含义。
测量一个人工作记忆的容量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被称作“阅读容量”测试法。被试者需要阅读若干句话,通常为两到六句,并试图记住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也就是说,他们首先要读完所有的句子,然后要以正确的顺序复述已经记住的词。
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水平,也与其他复杂认知任务的表现紧密相关,例如阅读理解、问题解决以及智商测定。心理学家认为,工作记忆容量体现着一个人的认知调控能力,尤其体现着在具有不相关的干扰信息的环境中维持多个任务相关线索的能力。因此,类似的任务体现了集中和保持注意力水平的个体差异。
工作记忆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而变化。工作记忆容量在童年时代逐渐增长,而在老年阶段逐渐衰退。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对工作记忆进行测试的成绩会连续不断地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工作记忆容量的增长,是认知功能发育的主要驱动力,这一假说已经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工作记忆容量被证明是预测童年认知功能的有效途径。工作记忆还是老年时阶段最容易受影响的认知功能之一。对于这一功能衰退有若干种解释。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年龄增长后认知处理的速度变慢导致。根据年纪更大的人认知处理速度通常更慢这一现象,学者提出较慢的信息处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使工作记忆的内容更加难以维持,因此有效的容量也减少了。然而工作记忆容量的衰减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信息处理速度变慢,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记忆容量的衰减比信息处理速度衰减更快。另一种解释称为抑制假说。这一理论认为,随着年龄增加,抑制无关的或不再有关的信息的能力通常会变差。因此,工作记忆中会充斥着无关的内容,从而减少了有意义信息的存储容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