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心理学与文化  

2018-07-11 05:33:32|  分类: 心理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现代心理学却是来自西方。从京师大学堂在一百多年前首开心理学课程到今天,几代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不懈耕耘,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研究发现,而且不断扩展了心理学服务经济社会的范围。然而,中国的心理学却一直没有改变跟在西方、苏联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领域后面亦步亦趋的局面。在中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凡是涉及心理学历史溯源的地方,都只能见到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而很少能见到中国先贤的观点。
  心理学作为一个建立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浓郁的西化色彩。这种西化色彩的主要表现是: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所建构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合分析欧美背景的西方人,而且对欧美之外的其他文化中的人而言,也是适用的。在心理学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在主流的西方心理学体系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文化心理学在西方的兴起,这种轻视文化的观点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德沃斯与黑普勒提出了“文化心理学”这个名称,并主要关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以此为研究思路,学者们从文化内涵与社会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发现个体的动机兴趣、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从美国学者米德对文化与国民性关系的研究就发现,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是社会传统和文化模式通过社会化塑造的产物,这种观点也得到了著名文化心理学者许琅光的支持。许琅光通过对中国人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文化的广泛影响。
  关注文化的心理学家更是从各个领域探讨文化的影响问题,科尔认为文化在人类的心理构建中起着中心的作用,文化与心理彼此互相依赖、无法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与科尔的观点相似,鲍什提出的象征行为理论甚至把文化看成是行为的“场”:行为的文化“场”既包括物质内容,也包括这些东西所具有的内在意义。什威德进一步整合了上述观点,认为个体的人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一种意向世界,人类不断地从中寻求意义与资源。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如果脱离了文化这种特殊的意向世界,就不能真正理解个体的人的心理如何运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中,心理学家开始从不同的层面上探索文化的影响问题。霍夫斯泰德通过对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11600名IBM员工的研究,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和男性化-女性化四个维度对文化加以区分。安迪斯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分析与研究,是这个时期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马库斯对东西方人自我的文化分析,尼斯比特和彭凯平等人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都从更深层次上指出了理解文化影响的思路。所有这些努力都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认同,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津巴多在他的心理学科普系列影片中,把文化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看成是心理学发展最新同时也是最有希望的领域。
  评论这张
 
阅读(15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