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重读《论语》(2)  

2018-06-04 15:29:26|  分类: 读《论语》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若是将读书状况与季节对应,春天读《论语》将是最佳选择,因为《论语》中充满了成长的希望与动力。孔子原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经由立志学习而开发潜能,在知、情、意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体现出君子、贤者、圣者的气象。
  《论语》中能够触动我的,并不是孔子的哲学高见,而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譬如,孔子听说家里马厩失火,只问有没有人被烧伤,而不问马有没有被烧伤,可谓他见人不见马。孔子听说朋友去世后无人出面处理后事,就挺身而出,为朋友治丧,可见他为人处世的责任担当。朋友馈赠祭肉,他作揖拜谢;朋友送给他车马,他则不拜;拜祭肉,是为了表示对朋友祖先的尊重,至于车马,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可见孔子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物质。
  以前读《论语》,知道历代各家对于很多章句没有达成共识,我采取的办法就是跟着感觉走,谁家对我的胃口,我就听谁的。这次重读《论语》,我依照诠释学原则,对《论语》中的每一句话进行深入思考:它究竟在说什么,它想要说什么,它能够说什么,它应该说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与《论语》章句相对应的读书笔记。
  这次重读《论语》,我弄清楚了“天”的含义。我以为,一部《论语》,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天”。孔子既要“知天命”,又要“畏天命”“顺天命”,可见“天”是人的主宰,它赋予人类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要人实践向善之性,并止于至善。人若真诚,就会体察到内心有要求自己行善的力量,而“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此处,“别人”指的是由亲到疏、由近到远的每一个人。所以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十二个字从古至今都未曾有人实现,将来也不太可能实现。但是若无此志,人生的发展就没有方向可言,人类也就不会有光明的未来。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指出了人性与天命之间的这种关系。把握了这一点,则所有正派宗教与儒家皆可殊途同归,甚至“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孔子在生平自述中提及“五十而知天命”一语,这代表五十岁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如果孔子不是五十岁时出来从政,并且在五十五岁时周游列国,那么他的思想与人格就不会在艰难的磨炼中放出耀眼的光彩,他的见解就不会被后人称为人类普遍的智慧。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一个“仁”字,涵盖了人生的三大问题:第一,仁是“人之性”,人只要真诚,就会体察到内心有向善的自我要求;第二,仁是“人之道”,人生的正路在于择善而固执之;第三,仁是“人之成”,亦即止于至善,必要时还要“杀身成仁”。
  我读《论语》,不存在治国治民的远大抱负,我是想“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尽管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仍然在向这个目标靠拢。见贤思齐,也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评论这张
 
阅读(102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