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在人们身边无处不在。仇恨源自何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纳粹为什么对犹太人恨之入骨?这样的问题过去大概从没有人深入研究过。美国贡萨加大学反仇恨行为研究所主任吉姆·莫尔和他的同事把仇恨当做一门科学进行研究。
人类自远古时期以来就饱受仇恨困扰。莫尔等人的目标就是要给仇恨一个科学解释。“是什么令人仇恨?我们怎样摆脱仇恨?”他问道。贡萨加大学反仇恨行为研究所十年前成立。这家机构主办《仇恨研究》杂志,召开学术会议,并为学生开设仇恨研究课程。纽约美籍犹太人委员会的肯·斯特恩说,其他大学有望加入仇恨研究的行列。斯特恩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跟反犹太主义者作斗争。他说,当地犹太人与雅利安人的斗争一度十分活跃,这显示出仇恨研究的必要性。我们要更理智地研究仇恨。
斯特恩说,当年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很盲目,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与雅利安人作斗争。“我们只是凭感觉,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实践”。他还说,甚至连“仇恨”的定义都不明确。哲学家为“仇恨”下过许多定义。笛卡尔认为,“仇恨”是指想要从认为不好的事物中摆脱的强烈感情;亚里士多德认为,“仇恨”是指想要毁灭某种东西的无法自拔的欲望。在心理学领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仇恨”定义为一种想要摧毁苦恼之源的自我状态。
在贡萨加大学开设的仇恨研究课上,五位教授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仇恨行为。“人们为什么会恨别人?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答案,嫉妒、恐惧都可能产生仇恨”。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凯拉·德洛斯雷耶斯说,课程内容既令她害旧又给她带来希望,她说,“仇恨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候体会到它。我们必须学会控制它”。莫尔教授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学术基地,利用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人类学以及政治学等多种学科共同研究人类的仇恨行为。他们的这种努力正如黑人研究和女性研究等新学科的诞生过程一样。他说,如果看不到积极成果的前景,就不会建设这门新学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