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观其德义  

2018-05-12 11:12:50|  分类: 读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作过《易传》十篇,史称“十翼”。孔子也曾算过卦,但是他肯定不相信。我以为,孔子不信卦,不是出于事实判断,而是出于价值判断;不是不认知,而是不认同。
  孔子对待《易经》的态度,前后经历过巨大的变化。孔子晚年才开始给予《易经》以特殊的重视。孔子的学生对此都不能理解,他的高足子贡曾经问他:“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赐以此为然矣。以此言取之,赐缗行之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从子贡这段问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早年曾因《易经》是占卜用书而对其有排斥心理,他教育弟子们要重视“德行”和“知谋”方面的培养,而不要总是求神问卜,因而,他不提倡弟子们读《易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孔子晚年突然一改从前的做法,特别地喜欢《易经》,“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已经达到了坐卧不离的程度时,才引起了弟子们的不理解。
  按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篇的记载,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是不是也相信占卜,孔子回答说,“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这说明,孔子最初接触《易经》,也是将其当成是占卜用书,是从研究占卜的角度来研读《易经》的,因此才会频繁地占卜。
  孔子研究《易经》从占卜算卦入手,然后走向了研究《易经》卦爻辞和卦象、筮法中包含的哲学思想的道路,从而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学习和应用《易经》之路。对此,孔子曾有过非常明确的表述,“《易》,我复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在这里,孔子将《易经》的研究分为“占、数、德义”三个层次,强调“占”的就是巫,强调“数”的就是史,只有强调“德义”的才是圣贤。孔子反复强调自己对《易经》的态度是“观其德义”“求其德”,也就是研究其中的思想。
  当时社会上研究《易经》的主要是从事巫或史这两种职业的人,他们都是按传统观点将《易经》视为占卜用书,主要研究如何使用《易经》从事占卜活动。所以,孔子才强调“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虽然孔子与史、巫一样,也研究《易经》,但着眼点是不一样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孔子也已经意识到,自己这种全新的对《易经》的理解与运用,可能会受到将《易经》用于占卜者的质疑,因此他才说,“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但孔子仍旧坚持要从“仁义”出发去“求吉”,而不能寄希望于卜筮。在那个迷信流行的时代,孔子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说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的生存依赖于正直;不正直的人生存,是侥幸避免了祸患。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门。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门。在生门中生,是常态。在死门中不死,是侥幸。《易经·恒卦·九三爻辞》中有句话,“不恒其德,或承其羞”。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住自己的德行,就会承受羞辱。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到了这句话,他作出的解释是,“没有恒心的人不用占卦,因为他总是要倒霉的”。
  在孔子看来,《易经》是在教导人们走正道,做正派人,如此,自然一切逢凶化吉,无需占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而与占卜无关。
  评论这张
 
阅读(133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