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木桩的纹路  

2018-04-07 08:22:56|  分类: 西窗琐言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自己的最佳设计,哪怕是一段树桩的朽烂,都能给予人们一种合理性的启迪。闲来翻看《木纹图典》,书中有一幅朽木树桩横切面的照片,照片让我感到震惊:经年久弃的粗大木桩,风吹日晒,雨淋霉蛀,几度寒暑,那上面粗糙的年轮已然圈圈迸裂,层层离析;而且每一圈年轮又都段段寸磔,排排疏离;树桩断面更是暴出深堑般的放射状崩裂,大裂沟加小劈裂,自中心“孤岛”向外缘辐射。真是腐朽亦出神奇,猛然看上去,很像是一幅古代欧洲城市的鸟瞰图:干道从城市中心广场向外辐射延伸,环行道路层层嵌套,经纬交错。若是品味其中的细节,更是可以体会到这样的“规划”合情合理:一栋栋楼宇沿环路排布,宽街与窄巷交互沟通,条块分割,疏密均匀,布局十分妥帖。在这座小“城”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找到一条捷径,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城市的“中心广场”。
  比起“方”来,“圆”更是一种天然形态。古代欧洲城市布局贴近自然,所以大都呈圆形展开。也正因为如此,典型的西方城市模式就特别像这段朽木树桩横切面的自然解理纹样。城市与木桩,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此时却在“自然”二字上找到了契合点。木桩开裂时,各处应力均衡,所以能开裂成一种处处匀称的自然状态。如果按照这种态势去规划一座人性化的城市,定会使居住其间任何一处的市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到方便舒适的生活。
  古代欧洲城市理念最初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确定。文艺复兴时期斯卡莫齐等人又将其具体化为标准的“理想城市”模式。“在城市中心设立广场,广场中心建造教堂和商场,城市道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1464年《理想城市》一书的作者菲拉雷特甚至还提供了一张理想城市设计的几何图形:城市干道自中心广场朝八个方向辐射,而横向街道则近似于环形展开。古往今来许多欧洲国家的都市建筑都受到这种模式的直接影响。时至今日,从空中鸟瞰巴黎仍然是这种以凯旋门广场为中心的“放射性城市结构和布局”。
  事物发展之初总是于多种可能方式中选定一种最佳模式,此后的发展就只能沿袭这种固定模式演进。然而,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早期框架又有可能对它的未来发展构成局限。这是自然界里一切进化过程都会遇到的普遍现象,城市发展也不例外。当一座城市被地震或者战争彻底摧毁,在规划重建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重新审视全局。这时,借鉴大自然的天然形态,是有益的。没准一个树桩的皲裂纹样,一块干涸泥地的龟裂格局,一块玻璃受到强力冲击将碎未碎时的裂纹走向,就是一张天赐的规划图,足以胜过一个墨守成规的城市规划设计师。


  评论这张
 
阅读(759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