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洪武年间的“中都”  

2017-05-20 07:59:27|  分类: 故国神游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古称钟离,是淮河边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朱元璋的发迹使凤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收复濠州后,马上升濠州为临濠府。洪武四年,朱元璋扩大濠州的领地,使临濠由四县一下子扩展为九州十八县。洪武七年又更名为凤阳府,这一新府管辖十八个州,是一个跨淮河两岸,占地广大的行政区域,政治地位大为提升。
  开国不久,朱元璋又提出一个令满朝文武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他想以老家凤阳为中都,理由是南京“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而“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而且“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以之作为中都,可以补救定都南京的不足。
  除了一些淮西籍的功臣们赞同外,其他大臣全都面面相觑,不置一言。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定为中都,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凤阳经济落后,又“平旷无险可守”,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不是定都的地方。性格鲠直的刘基直接对定都凤阳表示反对。然而朱元璋固执己见,大家也只好服从。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罗列了那么多理由,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圣心思念帝乡,欲久居凤阳”。在朱元璋的设想中,自己的故乡将成为正式首都,南京将降为陪都。朱元璋一贯做事节俭,这一次却倾全国之力,高标准,严要求,调集百万民夫,选取最好的材料,要求把中都建造得异常雄壮华丽。
  洪武八年,工程基本完竣,朱元璋亲临凤阳验收工程质量,“验功赏劳”。在参观完这座美仑美奂的新都之后,朱元璋又做出了一个让全国震惊的重大决定:废弃中都!
  原来,在这次验收中,朱元璋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因为劳动强度太大,又不给工钱,那些被迫调来兴工的匠人心怀不满,实施了“厌胜法”,在宫殿的一些关键部位,埋下了一些咒符、泥人、木人、弓箭、剪刀、纸人等东西,据说这样将给居住者带来厄运。建筑已经完成,要想清理出这些镇物,除非全部拆除。朱元璋想把修造宫殿的近万名工匠全部杀掉,工部尚书薜祥冒死进言,说只有木匠才能下镇物,铁匠和石匠没有责任,“活者千数”。然而凤阳因此不可能再成为首都了。
  虽然凤阳没能成为首都,但作为龙兴之地,凤阳的地位仍然非同寻常。罢建中都之后的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于此设置中都留守司,所设正留守位高权重,“例以皇亲协守”“勋臣非在戚里,不得与也”。此外,凤阳还设有察院巡按行台、河南按察兵备行台等政府机构及一系列皇陵祭祀机构,除此之外,凤阳还是江北四府三州的乡试之地。各类官员合计达一千四百人,各级吏员总数达数万。
  朱元璋还以凤阳作为皇子的教育基地。诸王就藩之前先到凤阳忆苦思甜,成为明初“定例”。朱元璋还将凤阳用作囚禁犯罪宗室的地方。到明末为止此处共关押过一百一十六批皇族。
  由于以上种种设施,经济文化本不发达、交通也不十分方便的凤阳成为淮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一直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格局延续到明末,波及清代。


 

  评论这张
 
阅读(397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