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周易》的中和思想  

2018-05-07 23:02:53|  分类: 读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易学研究领域流行一种观念,认为《周易》的“上经”三十卦明天道,“下经”三十四卦明人道。我在读易的过程中认识到,就《周易》的阐述而言,“上经”“下经”全都由天及人、天人不分,其原则就是要求人的行为符合天道,做到与天无违、以德立世。《象辞》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类的表述,全都是这一原则的延伸与发挥。
  《周易》所倡导的,是人对天地自然的效法,是至善至美的“大德”,并由此进而提出了“三才”理论。《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人处于天地之“中”,使整个卦符构成天人合一的中和之象。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并把“人和”作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目标。《周易》根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认为人道与天道、地道之间是一种同构关系。《说卦传》中写道,“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谓“阴阳”“柔刚”“仁义”,就是天、地、人的类比属性。
  《周易》的“中和”思想注重天人类比、天人和合,它所强调的,是位置的守中、行为的适中与恰到好处,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说卦传》认为,“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的核心,也是其“中和”思想的立足点和载体。《周易》把天、地、人统一于“阴阳”“刚柔”的交感作用,构成天地、父母、男女等阴阳互求、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阴阳作为事物的两种属性,既是对立的,也是和谐的。阳与阴乃世之两美,有相感相合之德,阳遇阴则通,阴遇阳则明,这才能达到生命世界的亨通与繁茂。这是《周易》的精髓,也是“中和”思想在《周易》中最完美的体现。在《周易》中频繁出现的“雨”意象,便是阴阳相济之果的象征。《小畜》卦辞中说,“密云不雨”,此乃阴盛阳衰失去均衡的缘故;而“零雨其濠”,则是阴阳交合的美善之象。《鼎》卦九三爻辞“方雨亏悔,终吉”,《睽》卦上六爻辞“往遇雨则吉”,意谓只要出现阴阳和合的美好甘雨,就能获得吉祥。
  随着后世易学的兴盛,阴阳相济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体现得最典型的,便是阐述爻位关系的“乘、承、比、应”之说。每卦六爻,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互相感应,感应的二爻中,如一阴一阳则表示阴阳和合,称为“有应”,否则为“无应”;“乘、承、比”三者,则分别解释相邻两爻之间的关系。而各爻关系的相合与否、预期的吉凶祸福,都取决于阴阳是否和谐。由于在《周易》学说中,万事万物及其相互关系均存在阴阳二元,所以阴阳相济的观念具有普遍意义:它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事物和谐共存,以求状态均衡的哲学诉求。
  《周易》阐释“古经”义理,多以“中正”为说,而“中道”“中行”“得中”等术语,亦屡屡出现。按照爻位说,每卦六爻分内卦、外卦,故二、五爻为“得中”;阳爻居奇位、阴爻居偶位“得正”,反之不得正。凡得中得正者,无不吉祥多福。中正原则不仅贯穿于《周易》释义的始终,也体现在对颜色的取舍卜。在所有色彩中,《周易》最推崇黄色。《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鼎》卦六五爻辞曰,“鼎黄耳金铉,利贞”。此二爻均居外卦中位,故得“吉”“利”。黄色在“五色”里介于黑与白的中间,在东西南北的位置上,则与“中央”相配,所以《汉书·律历志》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之所以在《周易》中得到推崇,就在于它涵有中和、中央、中正的意蕴,并由此而使黄色在后世成为正色和帝王之色。
  执两用中,以中正为贵,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正与两端保持等距离,是最完美的均衡状态,无论偏向任何一端,都将破坏均衡,导致偏斜而使原有结构崩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正意味着处事不偏不邪,追求适中与合度,任何的“过度”或“不及”,都无法保持事物的善美状态。
  《周易》的“中和”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评论这张
 
阅读(109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