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与情绪同行  

2018-05-17 10:05:53|  分类: 心理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如果让我们在快乐、满足、平和、振奋这些正性情绪和痛苦、忧伤、紧张、恐惧这些负性情绪中作出选择,我们会怎样?心理学家做过大量试验,结果无一例外,所有的人都只选择正性情结。
  在人们眼里,正性情绪都是好的,而负性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这是对情绪的重大误解。抽象地看,快乐的确比痛苦好,振奋一定比沮丧好。但是,我们无法脱离具体的情境来判断情绪的好坏。比如,在森林中见到老虎,如果我们感觉不到恐惧,十有八九就会葬身虎口,而唯有恐惧,才能调动起我们的生命潜能,从而拥有逃出虎口的一线生机。
  不论是负性情绪还是正性情绪,都赋予生活以意义。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是与生俱来并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功能。比如说,在理想状态中,婴儿用微笑表达他的舒适感并吸引母亲的关注,以哭泣表达不适并激发母亲作出相应的调节,以尖叫表达愤怒从而强迫母亲改变对他的照顾方式,又以欢笑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就这样,一个看起来柔弱无助的小婴儿,却以其天生的情绪能力使他的父母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仆人”。
  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中,婴儿与父母逐渐建立起依恋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的体验中,他放心地把自己的时间更多地用在探索周围的世界上,通过自学、观察和模仿周围人而渐渐习得更加丰富多样的情绪能力,他的复杂情绪也随着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顺利地发展起来。
  若是婴儿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他的哭叫无人注意,他的微笑无人喝彩,他的痛苦无人关注,他的恐惧无人抚慰,那么,他与生俱来的情绪能力就会出现衰退甚至难以被再次唤醒,而复杂情绪的发展更无从谈起。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婴儿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要是不关闭自己的情绪之门,他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心理学上有一种甚为极端的说法,婴儿如果得不到爱的回应,就会变得冷漠、虚弱甚至死亡。
  谁都有情绪。有些人害怕自己的激烈情绪,因为情绪来时太快,有时甚至是猝不及防,而且难以控制。因此,先哲们常提醒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其实,情绪的发生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有人以为,在情绪冲动时等待其退潮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巨大的毅力与意志。其实不然,当情绪冲动时,只要我们懂得把握自己不采取行动,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分钟的把持,就可以避免许多的麻烦甚至不幸。
  把持情绪的方法很多,而且也并不复杂。迅速离开刺激环境或在心里数数,数到一百,这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但前提是:我们要对情绪的发展规律有了解,我们要有情绪可以把握的信念,我们还要有对自己情绪的接纳与了解。
  我们的情绪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却未必能与我们同步发展,这不仅取决于一个人出生后是否能得到父母、亲人无条件的积极的关爱;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文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并且关爱自己。多少年来文化的压抑与约束,使我们习惯于把情绪当作自己的对立面去压制,我们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以至于没能摆正与情绪的关系:高兴时怕自己给人留下得意忘形的印象,痛苦时又怕成为别人的谈资,喜欢时要掩饰,厌恶时要压抑。久而久之,我们就变成了以自己的情绪为敌,甚至自己与自己作对。
  学会与情绪同行,就是努力去体验、接受、感觉、表达和完善自己的情绪。当负性情绪过度激烈时,是调节而不是控制,是引导而不是压抑,否则负性情绪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严重时还会导致心理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在接纳的基础上善加利用,使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还要学会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的正性情绪,使自己具备细微的感受力和较高的敏感度,充分体验自己的幸福感。


  评论这张
 
阅读(251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