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太极图与太极哲学  

2018-05-12 21:20:28|  分类: 读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太极图以简易的图形语言涵盖了《易经》作为中国“众经之经”的大义要旨,创造了一个根深叶茂的太极哲学体系,彰显了中华先民领悟宇宙万物变化之道的非凡智慧,因而享有“中华第一图”之美誉。
  华夏民族的祖先早在六千年以前就已通过太极图阴阳之间的辩证矛盾来概括宇宙万物的起源与变化,比两千六百年前的古希腊哲学起源至少早了三千年,这充分说明太极图是中华哲学的起源,同时也是世界哲学的起源。
  太极图由来已久。据《尚书》记载,“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以画八卦”。这图究竟是什么样子,后人没有言说,但从以上文字可以推断它是非常久远的,也可能是人类远古文明的第一幅杰作。它在燧人氏时期就已形成,后来淹没于地下,伏羲氏时期被河洛大水冲刷,复现于世。伏羲氏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创造,遂由太极衍生八卦。这可以看作太极图案发源很早的一个佐证。
  秦汉以后,易图、太极图很可能散佚民间,在隐逸者、道者手中代代相传,到了唐末五代而由道士陈抟再度公之于世。关于太极图的民间流传历程,南宋朱震在《进周易表》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概述,“国家龙兴,异人间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明代开始,对太极图日益关注,并出现了两张过去被认为是最早见之于世的太极图:一是明初载于赵撝谦《六书本义》中的,历来被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当时还未称太极图,而称《天地自然河图》;二是明末载于赵仲全《道学正宗》中的《古太极图》。赵仲全的《古太极图》与赵撝谦的《天地自然河图》相比有两大特点,赵撝谦图鱼头有棱角,而赵仲全图则线条更为圆润柔和;赵仲全图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的度数更为严格地对应起来,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也大体确定下来。流行的标准太极图是一种曲线的美、圆形的美、静态的美、平衡对称的美、和谐有序的美。相对而言,古太极图包含着不和谐因素,充满剧烈的流动感,呈现出柔中有刚、静中有动的壮美风貌。从古太极图到流行的太极图,大体反映了我国唐以前以壮美为理想、晚唐以降日益转向以优美为主流的历史发展过程。
  太极图这一时隐时现、最后彰显于明代的历史过程,说明它一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承传着、发展着、完善着。它可能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心血,而是中华民族自伏羲氏以来代代相传的集体创造。
  太极图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人文性格,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韩国、蒙古国的国旗上,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商标上,在美洲印第安人的绘画和服饰上,太极图光辉无处不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和哲学的光芒。太极图是人类瑰宝,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世界的共识。
  远在文字还未出现的六七千年前,太极图腾通过图形语言便揭示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它内含的阴阳两仪,其实质就是当今辩证矛盾学说最直观、最简洁的表达。太极图以均衡对称的图形方式,揭示了追求阴阳平衡观点,鲜明地强调阴阳变化、矛盾运动,以平衡、“和谐”为根本目的,从而揭示了宇宙万物在运动中平衡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在于求“和”这一根本目的。
  太极图简单明了,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但经过历代的图解与诠释,它构成了一个涵义丰富深邃的庞大的“太极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的关键词就是阴阳。阴阳既蕴含着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与天人之际的大法则,也包括形而下的人生法则。其中“太极和”辩证法是太极哲学体系的核心。“太极和”思想认为,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事物的矛盾对立,而是事物之间的包容与妥协、共存与共容,共容与共存才是事物发展的根席规律。
  圆润流畅的太极图形启迪我们,在一个矛盾对立体中追求平衡,在众多矛盾平衡体中追求相互的包容、化合,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多元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与永恒动力。
  评论这张
 
阅读(129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