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易学发展观  

2018-04-29 10:16:10|  分类: 读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近年来,人们开始把环境、资源问题与人口、经济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探索一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事实上,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尝试性的行为在中国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哲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观念,这一观念在历来被称为“众经之经”的《周易》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
  《周易》广大悉备,“与天地准”,它广涉和旁及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多个领域,虽然它所蕴含的思想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异常庞杂,但其基本思路则在于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肯定天与人的历史延续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逻辑关联,正如《序卦传》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与人联结而成的社会因此获得其存在的恒久性,社会发展便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系辞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通读《周易》经传,可以发现作者不厌其烦地说明《易》道之广大、深远、恒久,其根本精神在于,把整个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看作一个自我生成、自我演变的普遍的生命之流、万化之流。它不仅真实地说明了宇宙的本来面目,深刻地解释了生命的由来和演进;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即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由此发现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最深厚根源和内在动力,说明人类社会的变化也如自然万物一样既济未济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类社会可以效法自然绵延持续、恒久存在。按照《周易》的思想逻辑,人类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在义理上是可能的,在实际上也是能达到的。
  《周易》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叫“三才之道”。《系辞传》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就是说,三画之八卦上爻为天、中爻为人、下爻为地,而六十四卦初、二爻代表地道,三、四爻代表人道,五、上爻代表天道。天道“阴阳”“始万物”,地道“柔刚”“生万物”,两者合为天地“化生万物”,人道“仁义”“成万物”。所以,“三才”也就是天人关系。《周易》的天人观实际上是从两端展开的:天对人而言,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即天道赋予万物和人各有不同的性命,人作为“天地之子”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尊严;人对天而言,则是“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即人在天地万物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承继和把握天道,完成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周易》的作者已经意识到,人与天地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相辅相成、沟通与和谐。人生于自然,但又作用于自然;自然哺育了人,但也制约着人。人类活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都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之上。
  人类从事的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构成社会文化与文明。《易传》首次提出“人文”一词,泛指人类文明,认为人不能违背、摆脱自然规律,而只能在处理好二者关系中去改造和创造,这就是“人文化成”。与此相对,“天文”则是自然界的变化生生之道,即客观规律。《彖传·贲》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固然能够“化成”,却离不开“天文”;不仅如此,人文“化成”本身即包涵着完成天道所赋予的使命,实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目的,即不仅要行之于“天下”,而且要行之于“天地”。用《象传·泰》中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人类活动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并很好地运用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周易》启发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优化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有利于保持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评论这张
 
阅读(128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