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从众行为  

2016-08-21 11:56:33|  分类: 管理探赜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有人批评从众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这显然是一种简单和片面的认识。关于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信息的影响过程,人们都希望信息准确无误,想了解给定情境下正确的反应方式;二是规范的影响过程,人们都希望被别人喜欢、接受、支持。
  从众行为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承认别人也是“经济人”。由于任何人都是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最佳追求者,所以,某人采取某种行动,肯定符合某人的效用最大化法则。别人的行为是对自己负责,我模仿别人的行为很大可能对自己有利,除非别人是傻瓜,而这种可能性不大。
  从众行为使个人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任何人在采取行动之前,总得付出一些信息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决断本身就需要时间,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用于决断的时间就会相应较长。对于一些优柔寡断者,更是如此。对那些果断者,所用时间就会少一些,但此时有可能会造成较大失误。要进行正确决断,就得搜集信息,搜集的信息越多就会越有利于决策。搜集信息需要付出成本,这时,其他人的行为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就从众所造成的结果而言,从众行为也显示了一种较为理性的特征。一般而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追求个人在社会中绝对位置的提升,包括生存和发展资源绝对量的增加,各种机会的绝对扩展等;另一个是追求个人在社会中相对位置的提升,包括贫困相对程度的减少、富裕相对程度的增加、拥有各种发展机会的可能性增加等等。就这两种行为目的而言,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后一种行为目的对个人而言在社会中的作用会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强烈。
  从众所造成的结果大致有三种:第一,别人了吃亏。这时由于“我”与别人采取了同样的行为,所以“我”也跟着吃亏。这种情况对“我”造成的结果是,虽然改变了“我”在社会中的绝对位置,但对“我”的相对位置影响并不大,因为大家都吃了亏。第二,别人占便宜。这时对“我”而言,由于“我”采取了与别人同样的行为,所以“我”也跟着占了便宜。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虽然“我”的相对位置变化不大,但绝对位置提升了。第三,别人既不吃亏也不占便宜。这种情况对从众的个人而言,其结果是既不会改变社会的绝对位置,也不会改变社会的相对位置。综合这三种情况,可以看到,从众的选择对个人的行为目的,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理性原则,从众行为的非理性特征并不明显。
  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心理不确定性的需求。个人采取任何行为,面临的约束条件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性,另一种是不确定性。在满足确定性的条件下,就无所谓从众。因为情况是确定和清楚的,用不着去从众。如果约束条件是不确定的,这时,从众的心理就强于不从众心理。所以,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从众可增加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效用。
  个人从众的愿望与采取某项行为的人数成正比。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偏好,每个人从众的愿望是不同的。对于风险型和开拓型人物而言,其从众的愿望就相对较低。另外,对于具有叛逆人格的人而言,从众的愿望也相对较低。
  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都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各类行动不确定性的增大;而不确定性的增大,诱致了人们的盲从。


  评论这张
 
阅读(139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