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丁浩的博客

用真诚和耐心搬运无尽的琐碎

 
 
 

日志

 
 

通往大自然的桥  

2016-01-08 22:42:39|  分类: 理解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不管社会与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人过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现在仍是其中的一部分。既然生命纯属大自然的创造,我们就应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大自然的造化。因而,将自身凌驾于大自然之上,是不自量力的表现。但矛盾的是,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就越是远离大自然,甚至与大自然“脱节”。正因为如此,越是激发人们寻求另一彼岸的动机,这样的热切就越是难于消泯。人们永远活在这一欲望之中,因为生命本来就依附其中。在人与大自然之间所形成的任何屏障,都是人为的结果。因而,现时最需要的,是一座桥。连接生命与大自然的桥,是沟通现实与精神的桥。这样的桥,不仅作为实用的架构存在,同时作为精神的导引、精神的过渡而存在。从喧嚣的现实抵达宁静的一偶,其实就是在向精神领域的进发。那如同母亲一样温柔的河水,也曾有过失常,也曾有过狂暴。临空的古桥历尽风波,依然屹立在河流中。那微弓的桥拱,让人想到一副坚强的背梁,那飞翘的身姿,让人想到一颗高尚的灵魂。
  沟通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依然是大自然。这种关系并不是强加的,因为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本身就是千丝万缕、世世代代的维系。由于人在不断的舍弃与破坏中,让这种意识变得淡薄。现在有必要设置一座具体而实在的桥,为这固有的连结提供通道。无疑,这是个伟大的中介,它绝不是一座普通意义的桥,它是人和大自然之间的通途。从人间的喧嚣浮躁,走向大自然的静谧、平和,需要有这样一座桥。
  在故园乡间,我经常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只要不是阴雨风雪天气,村里的七八位老者会在同一时刻聚到一起,夏天在同一棵大树下乘风凉,冬天在同一处墙根下晒太阳。而且他们总是按一定的排列顺序次第而坐。无情的岁月不断地雕刻着他们的容颜,但多少年来,他们总是保持着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表情。这种形态的特殊意味,如同沉默的树林,如同一株挨着一株、饱经沧桑的古树。生命与大自然产生如此和谐的对应,远远超越任何言语的表达。那些老者,是生命的另一片树林。大自然对生命的渗透,或者生命向大自然的学习,都在趋向同一造化。生命从中得以提升,获得新境界,生命的自然化,就是自然的精神化。
  在某个时间段里,人的生命会进入植物状态,这并不是意识的催化作用,而是大自然的有机作用。大自然给人的生命带来难以言喻的启示。这种启示耳濡目染,渐渐形成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的美在于:人的生命与植物在相互对应之中,已罗列成一种强大的方阵,如同神圣的壁垒,谁也难以撼动其根深蒂固的布局。这种不断延续的日常行为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为贯穿于这一细节之中的行为本身就恰好紧挨和对应于一个熟悉的空间,这就是树林。树林的有序和坚持不懈的站姿或许影响着它们的行为方式。大自然之手同时也将它们拉到相似的“场”中,并赢得永恒的定格。
  存在的个体不可能将自身置于大自然之外,只能处在大自然之中,这是不可抗拒的存在方式,甚至个体的人的自身也只能作为自然的一个面目出现。生命处在大自然之中,并不是大自然对生命的强加,这是必然的趋势。当生命仍未意识之时,存在是不完整的,自身的一部分仍割裂在外。人类追随大自然,是想成就生命的自然,这种意图,并不是从自身出发,因为大自然代表着广大。爱惟有溶入广大,才成全真正的爱。
  因而,大自然是人格化的自然、心绪化的自然。尽管这种定性是人为的,但大自然的生命化完全符合人类美好的愿望。不但不损坏大自然自身的形象,同时让大自然变得更加有韵味,更加有生命力。将大自然纳入生命的轨道,就等于将大自然当作具象的人。大自然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不是一般的有机体,它应与人处于同等的位置。这样,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才变得合理。
  人往往以人的形态或心绪去感觉和评判大自然,这让大自然留下强烈的人的气息。这是生命意志的结果。用人的生命的特征来比喻大自然,这一方面强调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人对大自然的影响力。这是相互的动因在发生效用,这是大自然人格化的表现。尽管这是人这一生命主体对此进行主观介入的结果。但这一主观包含着客观。
  大自然是最大的客观。一旦人的主观溶入其间,肯定会被大自然所溶化。人一旦抛却自身,溶入大自然之中,就等于赢得最大的自我。渺小的自我被抛弃得越干净,溶入的程度也就越彻底。溶入意味着消除彼此的区别,让大自然成为自身的惟一。
  评论这张
 
阅读(229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